湖北日報訊 記者 陶忠輝 通訊員 良友 姚昭 尹瑩
14日上午9時,大冶殯儀館,淚雨紛飛。數百人沉痛送別“折翼天使”的愛心媽媽——大冶特教學校教師歐平琴。
一個小時前,靈車緩緩駛過大冶特教學校,100多名殘疾孩子默默地趴在窗戶上,含淚目送他們心中的“小媽”遠行。“小媽”再也不會回來了!教室里哭聲一片。
“這個是媽媽,這個是我”
歐平琴是恩施土家族人。1998年,歐平琴畢業時,成了眾多特校爭搶的對象。她放棄了回家鄉工作的機會,毅然選擇了剛成立的大冶特殊教育學校,成為聾教班第一任班主任。
班上有9名聾啞學生,年齡都不小,可他們連生活自理都做不到,不會刷牙、吃飯弄到滿臉飯粒、屎尿拉在褲子里。一開始,歐平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,甚至有時候會作嘔,可特教老師的天職和最初的選擇讓她漸漸平靜下來。
每天清晨,歐平琴早早來到學生宿舍,教學生刷牙洗臉,穿衣疊被;下課了,她顧不上去辦公室喝口水,就帶著孩子們去上廁所;放學了,她不能離開校園,因為她要幫孩子們洗澡、洗衣服;晚上,她在電視機旁給孩子們當翻譯;深夜,等孩子們都睡了,她才回宿舍休息;半夜醒來,她還要去宿舍查看幾次,幫孩子們把被子蓋好……
有時候,學生們想家了會哭鬧,甚至翻牆離開校園。歐平琴就緊緊抱住學生,她的手、臉都被學生抓傷或踢傷過。學生們看到老師受傷卻沒生氣,也就不鬧了。就這樣,學生們漸漸成長、懂事。
16年的堅守為歐平琴帶來了許多“軍功章”,她先後被評為大冶市首屆“十大名師”、黃石市優秀教師、湖北省骨幹教師等。
一生沒有生育的歐平琴,將一個個“折翼天使”當作自己孩子對待,用無聲大愛,溫暖著一顆顆幼小的心。孩子們親切稱呼她“小媽”。
有一天課間,一個六七歲的聾生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。畫的是一對母子,畫下卻寫的是歐老師和學生的名字。這個孩子指著畫中的人說:“這個是媽媽,這個是我。”
“沒有小媽,我們什麼都不是”
陳清明哭了,陳銅山哭了。這兩個20出頭的聾啞青年哭得撕心裂肺。淚水,打濕了記憶——
2006年6月,陳清明收到歐媽媽的邀請——參加畢業典禮。其實,早在2002年陳清明就輟了學,歐媽媽百般勸說也沒能改變陳家父母的決定。陳清明四處打零工求生。
就是這次特別的邀請,改變了陳清明的命運。畢業典禮上,歐老師請來在助殘日活動中結識的一批愛心人士,一位來自東莞的工藝製品廠老闆相中了陳清明。
在這家工藝製品廠站穩腳跟後,陳清明又把特教學校同學陳銅山帶到這家工廠。“小媽一直囑咐我,殘疾孩子一定要相互照應。”陳清明用手語比划著。
播撒愛,傳遞愛。進入工藝製品廠的陳銅山,因為誠實忠厚、吃苦耐勞很快贏得老闆的信任。與陳清明一樣,做了主管的陳銅山,又接連介紹5個特教學校同學去廠里上班。
這些孩子都自發從廣州回來,送歐媽媽最後一程。“沒有小媽,我們什麼都不是。”陳銅山用手語傳達著對歐媽媽的感激。
“千萬不要讓孩子們知道我病了”
今年春節過後,歐平琴病倒了。起初以為是感冒,然而病情越來越重,後來到武漢的醫院確認為腦膜炎。歐平琴還清醒的時候,就叮囑過同事們:“千萬不要讓孩子們知道我病了。”3月下旬,歐平琴昏迷,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。
學生們是4月2日才聽說“小媽”病重的。一名細心的學生在另一名老師的QQ空間發現了“蛛絲馬跡”,向同學們求證時,有人還斥責說:“今天不是愚人節,不要開這樣的玩笑。”所有人都不願相信,“小媽”已生命垂危。
次日是歐平琴36歲生日。當天傍晚,在大冶青銅文化廣場,10多名歐平琴曾經教過的學生聚在一起,點燃了“加油”的蠟燭,並放飛寫有“小媽早日康復”的孔明燈,祈求上天保佑歐平琴。
得知消息的聾啞學生越來越多,廣場上很快達到40多人。在無聲的世界里,他們用手語表達著內心的焦急。他們還湊了1.5萬餘元救治款。
4月12日凌晨,帶著對特教事業的眷戀,36歲的歐平琴匆匆走了,她用短暫的一生詮釋大愛無邊……
(原標題:大 愛 無 邊)
- May 23 Fri 2014 06:36
大 愛 無 邊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